理算(又名检尺)和过磅(又名检斤)为目前国内钢材交易中的两种计重方式。理算即将钢材的外形尺寸乘上钢铁的比重,计算出所交易品种的结算重量。 过磅则为实际磅秤所得的结算重量。
虽然市场普遍认为,过磅计重既有利于规范钢材交易行为,也有利于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,但是由于理算计重的方便性(不需要地磅),在国内仍大面积使用。目前国内河北、广东、湖南和四川地区为过磅交易方式,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为理算交易方式。目前国家标准磅差极限为6-12mm螺纹偏差不超过7%,14-20mm螺纹偏差不超过5%,22mm以上螺纹偏差不超过4%,但在实际过程中,小钢厂往往超过国标偏差,但是由于其表现出来的价格优势,往往又被终端接收,这就表现出为什么华东市场能够持续低价位运行。而过磅计重小钢厂的劣质钢筋便没有了生存之地。小钢厂生产成本比大钢厂高,就是靠超负偏差轧制来与大钢厂竞争的,如果按国家标准生产,那么其市场售价至少要比大钢厂高六七十元,即使与大钢厂价格持平,用户也肯定是买大钢厂而不会买小钢厂的产品的。如果上海钢材市场钢筋也实行过磅计重,那么不用打假,诸多小钢厂产的钢筋就不敢来上海市场了。国家对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淘汰国内落后生产能力,推行过磅计重便压缩了落后小钢厂的生存空间,使他们无利可图,自动退出钢铁行业。
据市场了解,建筑钢材理算计重存在以下几方面危害:
一是理算计重的建筑钢材看似便宜,实际却比过磅计重的贵的多。如:Ф12~14mm钢筋过磅计重的3030元/吨,理算计重的2940元/吨,后者比前者便宜90元/吨。但由于理算计重的钢筋下偏差很大,如某钢厂的钢筋下偏差达到9%,理算计重意味着每名义吨钢筋实际重量只有910公斤,折算成实际吨位该钢筋每吨为3230元/吨,比过磅计的钢筋贵了200元/吨,而不是便宜了90元/吨。
二是理算计重的建筑钢材浪费能源。一些企业实行负公差轧制,往往使建筑钢材的成材率大于100%,有的甚至达到110%或是更高的水平,也就是说1000公斤钢坯轧出了1100公斤、或是更多的钢材,这看似节约了能源,其实不然。比如1000公斤钢坯零公差轧100根钢材,现在负公差可轧110根甚至更多,轧制多出来的10根钢材也是要耗能的。
三是理算计重导致上海的钢筋在全国价格最低。由于上海及周边钢材市场钢筋实行理算计重,因此许多北方小钢厂轧制的下偏差钢筋便纷纷涌进上海市场,而北京和广州等地实行的过磅计重,因此价格往往就比上海市场高了许多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北方钢厂把钢筋运到上海,销价比当地还低。线材交易只能过磅计重,因此上海市场的线材价格并不比北京和广州低,有时价格还比那些地区还高,因此,可以说理算计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。
四是理算计重让一些不法小钢厂占了便宜,而大钢厂却吃了亏。钢铁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的行业,只有一定的经济规模,才能够控制较低的成本,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。而不法小钢厂在经济总量、技术水平、管理方式上均无法与大钢厂竞争,于是他们就钻下偏差的空子,大钢厂均严格按国标组织生产,不敢也不会超公差生产,因此成本是有底线的,而小钢厂靠偷工减料降低成本,实际上是侵占了大钢厂的利益,侵占了用户的利益,本质上是一种扰乱市场的行为。
五是理算计重不仅是不法小钢厂劣质钢材的防空洞,还是腐败活动的遮阳伞,豆腐渣工程的温床。由于不是过磅计重,短斤少两无法控制,多一根少一根没有标准,这就给桌下交易提供了方便。不久前发生的俄罗斯“海豚”游泳馆顶棚坍塌事故,据俄方报道,偷工减料和使用廉价钢材可能是坍塌的主因。据用户反映,上海市场小规格钢筋负偏差特别大,特别是做辅助筋条用的Ф10~14mm的小规格钢筋,大部分负偏差都超过10%。